从港湾到餐桌,海产品何以领“鲜”?|汕尾“食”力深调研⑤ DATE: 2025-01-14 01:53:33
汕尾,湾到尾食是海产充满魅力的海滨之地。千年的品何海洋文化历久弥新,吸引了全国食客慕“鲜”而来,领汕力深吹着微咸的调研海风,享受海鲜大餐。鲜
在这里,从港餐桌“鲜”超脱了海产品的湾到尾食天然特性,成为烙印在烹饪手法与现代产业中的海产独特标识。
从一条鱼兴起一个产业,品何从街边海鲜摊化身年菜加工厂,领汕力深从传统养殖升级为现代化海洋牧场,调研“鲜”贯穿始终,鲜见证着汕尾对海洋资源的珍视与创新利用,也书写着这座小城“兴海强市”的传奇篇章。
靠海吃海,鲜在食材
凌晨时分,如果你走进汕尾市区海产品贸易市场,会听到吆喝声、叫卖声此起彼伏,市民、游客正围在一筐筐渔获面前,忙着挑选自己“心水”的产品。
这样繁荣和热闹的场景,在捕鱼季,每天都在汕尾上演。
汕尾,作为全国6个特级渔港之一,坐拥2.3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、455.2公里的海岸线以及881个海岛,还有汕尾渔港、遮浪渔港、碣石渔港等10多座优良港湾。此外,汕尾渔业资源丰饶,鱼、虾、蟹、贝、藻类齐全,水产品资源有14类107科860多种。
在水质上,汕尾临近粤东沿岸上升流,丰厚的营养盐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厚的自然饵料。此外,汕尾十米以深海域夏季溶解氧量位列全省第一,海域水动力较强、水体交换充分,优良水质占比也位居全省首位。加上海水平均温度为25℃,非常适合海洋生物生长,造成了海产品“鲜、甜、香、嫩”的独特品质。
如此天赐禀赋和生态潜能,让汕尾喊出“天下海鲜 汕尾领鲜”一句,有了充足的底气。
环境赋予的食材之鲜,只需简单烹饪,就足以成为舌尖上的美味。而为了让鲜味飘得更远,汕尾人还在技术上下功夫。如红海湾锐奇食品有限公司将现捕海养白虾急速低温活冻,再快速灼煮去腥,最后通过超低温即刻冷冻,保持虾肉紧实弹口,为远方的食客锁住第一口“鲜”。
如何让保鲜要求高的海产品快速从港湾抵达餐桌?“除自有冷冻车外,我们还与顺丰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广东省内24小时到货,省外48小时内到货。”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(下称“国泰食品”)相关负责人表示。放眼汕尾,境内水陆交通四通八达,已实现了县区冷链物流中心全覆盖,为海产品“鲜”入万家提供了最后的保障。
以海革新,鲜在业态
论汕尾的鲜,除了最地道的海产品,还要从烹饪手法中窥见。海鲜粥、马鲛鱼丸、石斑鱼片、鲍汁鱿鱼、白灼海虾、炸多春鱼……汕尾人巧妙地将各种海产品烹饪成佳肴,让食客牵肠挂肚。
曾经,这些海之味,只有亲临汕尾才能领略;如今,时代浪潮推动变革,海产品年菜应运而生,千里之外也有汕尾美味。
“一夜埕”便是这场变革中的案例。在汕尾,“一夜埕”是腌制海鱼的传统做法,也是酒店食府的必备菜肴。而让其走进生产车间,再走向更大市场,国泰食品可谓先行者。“改良腌制时间表,精确把握腌制鲜咸度,一夜轻盐渍,风干后快速冷冻,造就了比活鱼更‘鲜’的美味。”旗下品牌“老德头”旗舰店店长陈炜堂介绍道。
据了解,国泰食品充分发挥海产品全产业链的优势,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共建“华工大-国泰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中心”,结合地方特色、消费者饮食习惯、口味、产品营养价值等,打造汕尾特色年菜品牌,自主研发超100种不同口味的海产品年菜。
近年来,随着产业快速发展,晨洲蚝、叉尾鮰、彩虹鲷(红罗非鱼)等海产品也被引入年菜范畴。汕尾市东方铭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新深知:“蚝要向年菜发展,除了成本较高,保鲜技术也需改进。”接下来,东方铭海将发展蚝年菜加工产业,精深加工蚝腊肠、蚝佛跳墙、蚝干等产品。另一边,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则以叉尾鮰、彩虹鲷(红罗非鱼)为主料制作酸菜鱼、烤鱼等产品,不断抢滩年菜市场。
从传统烹饪到现代年菜的华丽转身,这不仅是美食在地域空间的广泛传播,更是汕尾海洋文化的延伸与拓展,让汕尾的“鲜”在全新业态中焕发勃勃生机。
向海图强,鲜在牧场
海洋牧场建设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。过去,汕尾依海而生,发展传统渔业;如今的汕尾,则以海洋牧场为抓手,促进海洋产业全方位、深层次蓬勃发展。
近年来,汕尾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,统筹海域、海岛、岸线、风场等资源,在2.39万平方公里海域中初步规划20片共768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,在粤东率先实现“拿海即开工”,先后出台《汕尾市金融支持“海洋牧场”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《关于加强汕尾市海洋牧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的实施细则》等政策,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保驾护航。
今年9月,全国首个“风渔融合”型海洋牧场项目“伏羲一号”在汕尾正式投产,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,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。11月,华润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始投放鱼苗,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,将构建鱼贝藻互相补助、相互促进的生态协同可持续发展模式,推动渔业碳汇和渔业生产融合发展,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。汕尾“耕海牧渔”,正不断向深远海、机械化、智能化转变。
“第一次亲眼见到海里养殖的鱼,感觉很壮观,还能亲自捕捞,品尝现场加工的美味鱼汤,体验感很棒!”今年国庆,不少游客登上江牡岛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牧场探索之旅。汕尾市国泰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,当前江牡岛尚处于开发阶段,接下来将进行详细的规划建设,结合附近的海上养殖,开发打造海上餐厅、露营地和赶海体验地等,以便更多游客前来游玩。
这是汕尾努力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、休闲海钓、精深加工、文旅融合四类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目前汕尾已初步构建起从种业、养殖、装备、冷链运输、精深加工到渔旅融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,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华南高品质深海海产品主产区,实现养殖产量达40万吨,产值近200亿元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伍咏言